首页 > 诗文 > 辛弃疾的诗 > 鹧鸪天·晚岁躬耕不怨贫

鹧鸪天·晚岁躬耕不怨贫

[宋代]:辛弃疾

晚岁躬耕不怨贫,只鸡斗酒聚比邻。都无晋宋之间事,自是羲皇以上人。

千载后,百遍存。更无一字不清真。若教王谢诸郎在,未抵柴桑陌上尘。

鹧鸪天·晚岁躬耕不怨贫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陶渊明晚年躬耕田园,安于清贫,以薄肴淡酒邀会相邻,彼此融合无间。他鄙薄晋宋年间的社会现实,向往和平淳朴的上古生活。

千年过后,流传下来的陶诗有一百多篇,没有一字不是清新纯真的。他晚年归耕在柴桑,即便是柴桑的尘土也远较王、谢诸郎高洁。

注释

去手:离手。

躬耕:亲自耕种。斗:盛酒的容器。

晋宋之间事:指东晋末年、刘宋初年,即陶渊明生活的年代。这是一个南北分裂、战乱不断、篡弑频起的年代,极端动荡混乱,凶残黑暗。羲皇以上人:指上古以远的人。

清真:指陶诗独具的一种风格:清新纯真。

王、谢诸郎:王、谢两家的子弟。王、谢是东晋的两大望族,其子弟以潇洒儒雅见称。柴桑:在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。陶渊明柴桑人,晚年归耕也在柴桑。

参考资料:

1、朱德才.辛弃疾词选.北京:人民文学出版社,一九八八年:253-254

辛弃疾简介

唐代·辛弃疾的简介

辛弃疾

辛弃疾(1140-1207),南宋词人。原字坦夫,改字幼安,别号稼轩,汉族,历城(今山东济南)人。出生时,中原已为金兵所占。21岁参加抗金义军,不久归南宋。历任湖北、江西、湖南、福建、浙东安抚使等职。一生力主抗金。曾上《美芹十论》与《九议》,条陈战守之策。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,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,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;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。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,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。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,后被弹劾落职,退隐江西带湖。

...〔 ► 辛弃疾的诗(792篇)

猜你喜欢

题徐贲眠云轩图用高季迪韵

弘历

明季能诗家,孰与渤海俦。偶然披此图,喜复晤青邱。

纱幮对快晴,爽风荡轻裯。胡乃滃勃云,不离几案头。

寿太师 其一

宋代吴顺之

尧舜垂衣明日月,皋夔论道际风云。须知天地生成德,间世真儒辅圣君。

题扇送同年奚从之使海南

明代顾清

仙人乘槎南海去,祖席燕市已分冰。把赠金陵半轮月,为君随处扫炎蒸。

和林治中雪诗五首

宋代郑清之

擘天滕六勇如貔,移下琼台扑凸奇。

老尽青山真是幻,从渠白战更无诗。

吕居仁惠建昌纸被

宋代刘子翚

寒声晚移林,残腊无几日。

高人拥楮眠,脔卷意自适。

虞美人 冬夜听雨

清代沈善宝

打窗落叶声萧瑟。寒气灯前逼。病来诗思已无聊。添得这般情景、助魂销。

霜鸿阵阵飞何急。岂有愁难说。一番疏雨一番风。知否有人憔悴、小楼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