允文允武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形容能文能武。
出处《诗经 鲁颂 泮水》:“允文允武,昭假烈祖。”
例子宋 苏轼《表忠观碑》:“世有爵邑,允文允武,子孙千亿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yǔn wén yǔn wǔ
注音ㄩㄣˇ ㄨㄣˊ ㄩㄣˇ ㄨˇ
感情允文允武是褒义词。
用法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褒义。
近义词文武双全、能文能武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衣锦褧衣(意思解释)
- 不折不扣(意思解释)
- 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(意思解释)
- 翩翩起舞(意思解释)
- 己之所不安,勿施于人(意思解释)
- 命中注定(意思解释)
- 难以置信(意思解释)
- 孜孜以求(意思解释)
- 皮开肉绽(意思解释)
- 可想而知(意思解释)
- 惹事生非(意思解释)
- 逆来顺受(意思解释)
- 满招损,谦受益(意思解释)
- 白发苍苍(意思解释)
- 骨肉之亲(意思解释)
- 三三两两(意思解释)
- 急功近利(意思解释)
- 学而优则仕(意思解释)
- 有求必应(意思解释)
- 欺人自欺(意思解释)
- 快人快语(意思解释)
- 各人自扫门前雪,莫管他人瓦上霜(意思解释)
- 呼风唤雨(意思解释)
- 鸡口牛后(意思解释)
- 刮目相看(意思解释)
- 义不容辞(意思解释)
- 前赴后继(意思解释)
- 举足轻重(意思解释)
※ 允文允武的意思解释、允文允武是什么意思由起凡网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迟疑不决 | 犹豫疑惑,不能决定。 |
名山大川 | 著名的高山和大河。 |
是非口舌 | 因说话引起的误会或纠纷。 |
清清楚楚 | 清晰明白有条理。 |
胸有成竹 | 原指画竹子在动笔之前脑子里先有竹子的完整形象。现比喻做事情动手之前心里已有主意;有打算或有把握。成:完全的。 |
白日见鬼 | 大白天见到鬼。原比喻官府里清闲、冷落。现多比喻不可能出现的事。 |
仰屋著书 | 仰:脸向上;著:写。形容一心放在著作上。 |
慌里慌张 | 指焦急不安或精神慌乱。 |
溢于言表 | 超出言语以外。指某种思想感情虽未说明却能使人体会出来。 |
必由之路 | 必:一定;由:经过。一定要经过的道路。 |
冠绝一时 | 冠绝:遥遥领先,位居第一。形容在某一时期内超出同辈,首屈一指。 |
危急关头 | 不可预见的紧急关头或困境,要求立即采取行动以避免造成灾难。 |
鬼鬼祟祟 | 迷信的人指鬼怪;或指鬼怪害人。形容行为偷偷摸摸;不光明正大。 |
意兴索然 | 索然:全无,空尽。兴致全无。形容一点兴致也没有。亦作“兴致索然”。 |
兵戎相见 | 兵戎:武器。以武力相见。指用战争解决问题。 |
叫苦连天 | 一声接一声地诉苦。 |
勤学苦练 | 认真学习,刻苦训练。 |
苦口婆心 | 苦口:不厌其烦地反复劝说与开导;婆心:老婆婆的心肠;指好意、善意。好心好意;不厌其烦地劝说或开导。形容耐心恳切地再三规劝。 |
如出一辙 | 辙:车辙;车轮压出的痕迹。象出自同一个车辙。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。 |
风风雨雨 | 刮风下雨,比喻重重阻难或议论纷纷。 |
慌不择路 | 势急心慌,顾不上选择道路。 |
束身受命 | 束身:约束自身,不放纵。比喻投案。指投案归顺过去以后、听从命令。 |
欢聚一堂 | 欢乐地聚集在一起。 |
以夷制夷 | 夷:旧时泛指外族或外国。利用外族或外国之间的内部矛盾;使其相互冲突;削弱其力量。 |
望尘靡及 | 见“望尘莫及”。 |
小巫见大巫 | 巫:旧时装神弄鬼替人祈祷为职业的人。原意是小巫见到大巫,法术无可施展。后比喻相形之下,一个远远比不上另一个。 |
烟消云散 | 消:消失;散:散去。像烟雾和云气一样消散。比喻消失得无影无踪。也作“云消雾散”。 |
阿娇金屋 | 阿娇:指汉武帝刘彻的姑母(馆陶公主又称“长公主”刘嫖)的女儿。原指汉武帝刘彻要用金屋接纳阿娇为妇。这里泛指美丽高贵的女子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