寥若晨星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寥:稀少或疏少;若:像。稀疏得像早晨的星星一样。形容非常稀少或罕见。
出处唐 韩愈《华山女》诗:“黄衣道士亦讲说,座下寥落如明星。”
例子这珍贵的动物,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是寥若晨星,全世界都在呼吁保护它们。
基础信息
拼音liáo ruò chén xīng
注音ㄌ一ㄠˊ ㄖㄨㄛˋ ㄔㄣˊ ㄒ一ㄥ
正音“寥”,不能读作“liǎo”。
感情寥若晨星是中性词。
用法偏正式;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人或物。
辨形“寥”,不能写作“聊”、“廖”;“晨”,不能写作“辰”。
辨析寥若晨星和“寥寥无几”都形容极为稀少;常可通用。但寥若晨星是形象性地比喻人或事物;而“寥寥无几”是用来直接陈述事物或人。
近义词屈指可数、凤毛麟角
反义词无穷无尽、数不胜数、车载斗量
英语rare like morning star; very few
俄语как звёзды на утреннем небе
日语寥寥として暁(あかつき)の星(ほし)のごとし
德语so spǎrlich wie Sterne am Morgenhimmel(zahlenmǎβig wenig)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冰解的破(意思解释)
- 艺高人胆大(意思解释)
- 裾马襟牛(意思解释)
- 见多识广(意思解释)
- 断断续续(意思解释)
- 和风细雨(意思解释)
- 兵无常势(意思解释)
- 仇人相见,分外眼红(意思解释)
- 珠宫贝阙(意思解释)
- 悬崖勒马(意思解释)
- 沤沫槿艳(意思解释)
- 扬威耀武(意思解释)
- 歌舞升平(意思解释)
- 树欲静而风不止(意思解释)
- 流里流气(意思解释)
- 春光明媚(意思解释)
- 举直错枉(意思解释)
- 安闲自得(意思解释)
- 坐观垂钓者,徒有羡鱼情(意思解释)
- 韩信将兵,多多益善(意思解释)
- 欧风美雨(意思解释)
- 福善祸淫(意思解释)
- 冒失鬼(意思解释)
- 东道主(意思解释)
- 轰轰烈烈(意思解释)
- 弥留之际(意思解释)
-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(意思解释)
- 泣不成声(意思解释)
※ 寥若晨星的意思解释、寥若晨星是什么意思由起凡成语网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食指大动 | 原指有美味可吃的预兆,后形容看到有好吃的东西而贪婪的样子。 |
书通二酉 | 比喻读书甚多,学识丰富精湛。二酉,指大酉山、小酉山。据说小酉山上石穴中有书千卷,相传秦人于此而学,因留之。见《太平御览》卷四九引南朝宋盛弘之《荆州记》。后因以此为喻。 |
捻神捻鬼 | 形容惊慌害怕的样子。 |
改过迁善 | 改正错误,变成好的。指去恶就善。 |
水至清则无鱼 | 水太清,鱼就存不住身,对人要求太苛刻,就没有人能当他的伙伴。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,就不能团结人。 |
直截了当 | 了当:干脆;爽快。干脆爽快;不绕弯子。 |
杜绝言路 | 杜绝:断绝,阻塞;言路:进言之路。堵塞和断绝一切进言之路,指不纳谏言。 |
仰屋著书 | 仰:脸向上;著:写。形容一心放在著作上。 |
惊心动魄 | 原指作品文辞优美;使人感受极深;震动极大。后形容令人震惊、感动、紧张之极。 |
触目皆是 | 触目:目光所及;皆:都。眼睛所见到的都是。 |
不到黄河心不死 | 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。也比喻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。 |
火烛银花 | 犹火树银花。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。 |
表里如一 | 表:外表;里:内心。外表和内心一个样。外表与内部一致。形容人的言论、行动和思想完全一致。 |
吴下阿蒙 | 吴下:现江苏长江以南;阿蒙:指吕蒙。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。比喻人学识尚浅。 |
螓首蛾眉 | 螓:蝉的一种。螓首:额广而方;蛾眉:眉细而长。宽宽的额头,弯弯的眉毛。形容女子容貌美丽。 |
令人满意 | 指让人意愿得到满足。 |
道山学海 | 道、学:学问。学识比天高比海深。形容学识渊博。 |
比众不同 | 与大家相比,大不一样。 |
将夺固与 | 要想得到,必先给予。固,同“姑”。 |
不可磨灭 | 磨灭:指痕迹、印象、功绩、事实、道理等;经过相当长的时间逐渐消失。形容永远不会消失。 |
时不我待 | 时间不会等待我们。指要抓紧时间。 |
充耳不闻 | 充:塞住;闻:听。塞住耳朵不听。形容不听别人的意见或劝告。 |
爱毛反裘 | 古时穿皮毛衣服,毛的一面向外。比喻不重视根本,轻重倒置。 |
认贼作父 | 把坏人当作父亲;常指卖身投靠坏人或敌人。 |
背乡离井 | 指远离家乡,流落他方。 |
祝哽祝噎 | 祝:祷祝;哽、噎:食物堵住食道。古代帝王敬老、养老的表示:请年老致仕者饮酒吃饭,设置专人祷祝他们不哽不噎。 |
天作之合 | 上天做主成全的男女结合。形容婚姻美满称心。也可用来指自然形成的聚合或天然的搭配的亲密关系。 |
惴惴不安 | 指担心害怕(惴惴:恐惧、担忧的样子)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