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军覆没的成语故事


全军覆没

拼音quán jūn fù mò

基本解释覆没:船翻沉。整个军队被消灭。比喻遭到彻底失败。

出处《旧唐书 李希烈传》:“官军皆为其所败,荆南节使张伯仪全军覆没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全军覆没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全军覆没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扬眉吐气 唐 李白《与韩荆州书》:“何惜阶前盈尺之地,不使白扬眉吐气,激昂青云耶?”
倒栽葱 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33回:“照脊梁一拳,打个不提备,跌了一个倒栽葱,把一个小孩子也丢在路边啼哭。”
铁郭金城 清·冯桂芬《公启曾协揆》:“大军一至,朽珠枯木亦助声威;大军不至,则铁郭金城将沦灰烬。”
刻骨铭心 唐 李白《上安州李长史书》:“深荷王公之德,铭刻心骨。”
明争暗斗 冯玉祥《我的生活》:“于是两方明争暗斗,各不相让,一天利害一天,闹成所谓‘府院之争’。”
如法炮制 宋 释晓莹《罗湖野录》第四卷:“若克依此书,明药之体性,又须解如法炮制。”
不攻自破 唐 顾德章《上中书门下及礼院详议东都太庙修废状》:“是有都立庙之言,不攻而自破矣。”
古色古香 宋 陆游《小室》:“窗几穷幽致,图书发古香。”
性急口快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40回:“那何小姐性急口快,便道:‘娘这话也说得是,那么着,我就在家里服侍婆婆,叫我妹子跟了他去。’”
凡事预则立,不预则废 西汉 戴圣《礼记 中庸》:“凡事豫则立,不豫则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