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喜可愕的成语故事

拼音kě xǐ kě è
基本解释愕:惊讶。又喜悦又惊讶。
出处明·黄淳耀《李龙眠画罗汉记》:“推画者之意,岂以佛氏之作止语默皆与人同,而世之学佛者徒求卓诡变幻可喜可愕之迹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可喜可愕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可喜可愕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肝髓流野 | 《旧唐书·萧瑀传》:“上奔播六年,中原之人,与贼肝髓流野,得复宗庙,遗老残民闻舆马音,流涕相欢。” |
锲而不舍 | 先秦 荀况《荀子 劝学》:“锲而舍之,朽木不折;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” |
一指蔽目,不见泰山 | 谢觉哉《关于独立思考》:“至于全体的事,不管好处多大,总是‘一指蔽目,不见泰山’。” |
自己人 | 钱钟书《围城》:“自己人之间,什么臭架子、坏脾气都行;笑容愈亲密,礼貌愈周到,彼此的猜忌或怨恨愈深。” |
众喣山动 | 明 李东阳《余肃敏公传》:“役未及兴,而众喣山动。” |
想望丰采 | 《明史·冯琦传》:“数陈谠论,中外想望丰采,帝亦深眷倚。” |
柳暗花明又一村 | 宋 陆游《游山西村》诗:“山重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。” |
天涯海角 | 唐 吕岩《绝句》:“天涯海角人求我,行到天涯不见人。” |
炙手可热 | 唐 杜甫《丽人行》:“炙手可热势绝伦,慎莫近前丞相嗔。” |
仁义道德 | 唐·韩愈《原道》:“后之人,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,孰从而听之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