疮痍弥目的成语故事

拼音chuāng yí mí mù
基本解释疮痍:创伤;弥:满。比喻触目皆是天灾人祸,穷困流离,民不聊生的景象。
出处李大钊《大哀篇》:“大乱之后,满地兵燹,疮痍弥目,民生凋敝,亦云极矣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疮痍弥目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疮痍弥目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青天霹雳 | 宋 释惟白《续传灯录 南康军云居宗振首座》:“我有一机直下示伊,青天霹雳,电卷星驰。” |
乐道安命 | 南朝·宋·鲍照《园葵赋》:“荡然任心,乐道安命。” |
改过迁善 | 《周易 益》:“君子以见善则迁,有过则改。” |
一时一刻 | 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22卷:“可怜今日我无钱,一时一刻如长年。” |
默不做声 | 玛拉沁夫《茫茫的草原》第三卷:“刘峰默不做声,顺着梯子下了几阶,又回身关好柜底板。” |
人面兽心 | 东汉 班固《汉书 匈奴传赞》:“夷狄之人贪而好利,披发左衽,人面兽心。” |
群龙无首 | 《周易 乾》:“用九,见群龙,无首,吉。” |
珠宫贝阙 | 战国楚·屈原《九歌·河伯》:“鱼鳞屋兮龙堂,紫贝阙兮朱宫。” |
目不转睛 | 晋 杨泉《物理论》:“子义燃烛危坐通晓,目不转睛,膝不移处。” |
兢兢战战 | 元 无名氏《抱妆盒》第四折:“小储君倒也安安稳稳守着妆盒做护身符,则是我陈琳兢兢战战抱着个天大闷葫芦”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