析骸以爨的成语故事

拼音xī hái yǐ cuàn
基本解释指被围日久,粮尽柴绝的困境。亦以形容战乱或灾荒时期百姓的悲惨生活。
出处《左传 宣公十五年》载曰:敝邑易子而食,析骸以爨。
析骸以爨的典故
春秋时期,楚庄王因宋国杀了楚过境使臣申舟而出兵攻宋,围困宋都半年之久,并准备长久围困下去。宋王派元帅华元只身潜入楚国元帅子反的卧室,挟持子反说宋人就是易子而食、析骸而炊也不投降,请后退三十里,我们再行谈判解决。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析骸以爨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本位主义 | 毛泽东《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》:“(六)本位主义,一切只知道为四军打算,不知道武装地方群众是红军的重要任务之一。” |
不折不扣 | 茅盾《子夜 一》:“他那二十多年足不窥户的生活简直是不折不扣的坟墓生活!” |
死要面子 | 张洁《沉重的翅膀》:“你知道爸爸死要面子,绝不会把这些事往外讲。” |
富贵骄人 | 《陈书 鲁悉达传》:“悉达虽仗义任侠,不以富贵骄人。” |
如臂使指 | 东汉 班固《汉书 贾谊传》:“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,臂之使指,莫不制从。” |
用心良苦 | 清·钱谦益《题怀麓堂诗钞》:“孟阳于恶疾沉痼之后,出西涯之诗疗之,曰:‘此引年之药物,亦攻毒之箴砭,其用心良亦苦矣。’” |
寸步不离 | 南朝 梁 任昉《述异记》:“夫妻相重,寸步不相离。” |
材轻德薄 | 宋 朱熹《论臧否所部守臣状》:“熹委是材轻德薄,不足取信,岂复更敢臧否人物。” |
一哄而起 | 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:“地方上百姓动了公愤,一哄而起。” |
今是昨非 | 晋 陶潜《归去来兮辞》:“实迷途其未远,觉今是而昨非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