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隐摘伏的成语故事


发隐摘伏

拼音fā yǐn zhāi fú

基本解释发:揭发。揭发隐秘的坏人坏事。形容治理政事精明。

出处宋·秦观《越州请立程给事祠堂状》:“发隐摘伏,敏捷如神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发隐摘伏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发隐摘伏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一朝权在手,便把令来行 明·顾大典《青衫记·承璀受阃》:“一朝权在手,便把令来行 ,大小三军,听吾命令。”
上气不接下气 清·无垢道人《八仙全传》第七回:“一霎时漂流数百里外,直把一个好义急公的老鼠淹得上气不接下气。”
自拔来归 《新唐书 李勣传》:“三年,自拔来归,从秦王伐东都,战有功。”
笃近举远 唐·韩愈《原人》:“故圣人一视而同仁,笃近而举远。”
斗唇合舌 南唐·刘崇远《金华子杂编》卷上:“韩三十五老大汉向同年觅得一副使,而更学斗唇合舌。”
高步阔视 清·袁枚《新齐谐·冷秋江》:“果见一丈夫魋肩昂背,高步阔视,持大扇击手作拍板,口唱《大江东》,于于然来。群鬼尽散。”
口快心直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:“云姑娘,你如今长大了,越发心直嘴快了。”
同室操戈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郑玄传》:“康成入我室操吾矛以伐我乎?”
饮水思源 北周 庾信《征调曲》:“落其实者思其树,饮其流者怀其源。”
语重心长 清 洛日生《海国英雄记 回唐》:“叹别离苦况,转忘了母亲的语重心长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