变名易姓的成语故事


变名易姓

拼音biàn míng yì xìng

基本解释改换了原来的姓名。

出处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货殖列传》:“乃乘扁舟浮于江湖,变名易姓。”


变名易姓的典故

春秋末期,楚国的范蠡和文种到越国去做官,辅佐被吴王夫差打败的勾践,他们发奋图强,终于使越国强大后灭了吴国。范蠡深知勾践的为人就到齐国变名易姓去经商,他劝文种离开说:“狡兔死,走狗烹”。文种不信后被勾践所杀。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变名易姓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一时一刻 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22卷:“可怜今日我无钱,一时一刻如长年。”
陌路相逢 清·名教中人《好逑传》第八回:“我与你家小姐陌路相逢,欲言恩,恩深难言;欲言情,又无情可言。”
南辕北辙 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魏策》:“以广地尊名,王之动愈数,而离王愈远耳。犹至楚而北行。”
刻骨铭心 唐 李白《上安州李长史书》:“深荷王公之德,铭刻心骨。”
四书五经 汉 班固《白虎通 五经》:“五经何谓?谓《易》、《尚书》、《诗》、《礼》、《春秋》也。宋 朱熹着有《四书集注》。
草菅人命 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11卷:“所以说为官做吏的人,千万不要草菅人命,视同儿戏!”
千锤打锣,一锤定音 郭澄清《大刀记》第十章:“千锤打锣,一锤定音——队长,你就决定吧。”
白日见鬼 宋 陆游《老学庵笔记》第六卷:“在京师时有语曰:‘吏、勋、封、考,笔头不倒……工、屯、虞、水,白日见鬼。’”
肝胆过人
半吊子 丁玲《我所认识的瞿秋白同志》:“他却说自己是‘半吊子文人’,也是一种夸大,是不真实的。”